top of page
搜尋
作家相片心馥學堂 iFulfill

使命必達型的你,對工作總是有求必應?別誤把「工作烈士」看做是「當責」的表現

文:Lisa


我們時常迷惘自己的人生意義或職場目標是甚麼,以致連迷宮中被餵食起司的老鼠都做不成(至少有豐厚的薪資),只淪為籠中無法停下腳步,不斷踩轉輪的老鼠,並傻傻地把「工作烈士」(Work Martyr)看成「當責」(Accountability),對同事和主管有求必應,成為辦公室的萬能甜心,下了班回到家,只覺得被掏空,深夜輾轉之間問:自己的定位和目標是甚麼?


 

找到有意義的連結勝於金錢餵食的驅動力


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教授丹‧愛瑞利(Dan Ariely)表示,「直覺上,人們總以為職場勞動者就是迷宮中的老鼠,只要餵食『金錢』(起司)就可以隨意命令我們做這做那,其實金錢和快樂都不是人們最主要的工作動機,『持續成長並朝向生命中的某一個目標邁進』才真正能驅動人們日復一日的工作」。


愛瑞利再以登山為例,當我們閱讀登山者傳記,原先以為會看到滿滿的歡樂,結果發現一路上都是痛苦、困難和掙扎,假若「攻頂霎那的快樂」是登山者的動機,相信下山之後就不會再想要爬山了,因為到海灘躺著品美酒離快樂會更容易一點。


真正會啟動人們工作或不斷前進的動機是「和個人生命的目標產生有意義的連結」,當自我意識存在一個人生目標,就會自動自發每天早晨醒來、下床,實踐它。


透明主動的當責態度vs.藉由外在肯定的工作烈士


愛倫是某國際美妝品牌人事部專員,聰明伶俐,有責任感,對事情有一份捨我其誰的「責任感」,屬於使命必達型,同事有事情做不來(或是不想做)就會想到她,最初愛倫抱著樂於幫助的心理,漸漸大家習慣了,只要有任何問題都交給她,有時必須放下自己手邊的事情,於是工作漸漸累積、工時加長,即便工作量或壓力已到了臨界點仍然無法開口說不,遇到身體不適也延後下班,默默完成。

如何分辨你是對自己的人生和職場抱持當責的態度,還是存在工作烈士的心態?

【當責態度 / Accountability】

1. 對自己的職場角色有明確的期待

2. 對如何完成期待有具體計畫

3. 當行有餘力,會主動協助他人

4. 當遇到困難與挑戰時,樂於和夥伴們共同討論與調整腳步

5. 在專案開始進行之前,會思考合作的行動方案並與團隊討論

【工作烈士 / Work Martyr】

1. 大家有問題都找我,有特殊的被重視感

2. 捨我其誰,辦公室沒有其他人可以做這件事

3. 我必須是第一個到,最後一個離開的人

4. 只要埋頭苦幹,就會被重視和肯定

5. 不可以休假

專注職場生涯研究與諮商的美國紐約心理醫師麗莎‧歐貝奧斯汀(Lisa Orbé-Austin)指出,在職場上成為「工作烈士」的人往往伴隨著「冒牌者症候群」(impostor syndrome),當大家有問題都去找他,會帶來一種特殊的被重視感覺,那是一種藉著外在價值和肯定,以滿足內在成就感、專業技能及自我價值的懷疑與虛空。而這樣的心態,往往導致界線模糊,承擔過大的的壓力,而個人的付出未必被看見或是被肯定而有好的發展。

 

圖:unsplash

15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entários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