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Lisa
為了和自己相遇,我們必須練習迷路、挫敗、鼓起勇氣,然後奮起,一試再試。TED最受歡迎的講者之一布芮尼.布朗(Brene Brown Ph. D.)在暢銷新作《召喚勇氣》指出:「如果你不願意站在罰球線練投不進三千七百五十九次,你就永遠無法成為神射手。
我們必須願意練習展現同理心、犯錯、繞回再談、善後,然後再試一次。」
征戰:他人對我的定義 vs. 重賦意義的新連結
布朗口中的「三千七百五十九次」是一種不斷衝撞的肉搏戰,在離開由別人定義的我和重新賦予意義並找到連結之間來來回回,挫敗、再試,挫敗、再試,其中關鍵是「勇氣」,而所謂勇氣是即便知道可能會失敗也不退縮。
身邊許多過去一起工作的夥伴在2019陸續離開原屬公司或組織,開始找一條更接近自己心中定義的生活和工作。在離開的那一剎那舒爽暢快,如一隻終獲新鮮空氣和寬廣天空的小鳥,彼此並肩迎著風走在已出發的道路。
第一個月,狀態良好,充滿著希望。第二個月,原本手中需要善後的事務與案子陸續結束,日子逐漸陷落,因為開始全然面對自己,不再有人一起午餐、一起討論案子、一起數落不喜歡的人,代之的是無處可逃的「我」,我一個人工作,我一個人吃飯,我一個人寫案子,我一個人思考,我一個人面對未知和成敗,萬一這一切是失敗了呢?
蛻變:完美主義 vs. 心智自我裝備
蘇格拉底說:「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是認識自己」,但是(重點是「但是」),他也說:「做為人過著未經反思與檢驗的生活是不配的」,唯有不斷反思和檢驗才可通往認識自我,而認識自我就是多次的蛻變(剝皮)過程。從西元前399年的偉大哲人到相隔2400年的暢銷作家和學者都明明白白指出,這一路海況並不風平浪靜,風景也不山明水秀,好的自己、壞的自己;強韌的自己、脆弱的自己;勇敢的自己、怯懦的自己;有自信的自己、懷有恐懼的自己隨時從路旁的樹林中跳出來,你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勇敢超越。
「認識自己,成為真實的我」最終目的是找到最自在和完整的我,進而展現個人的力量與世界產生共好的連結。為了能自3759回合中光榮修練,在過程中,我們需要做幾件事裝備自己:
一、拒絕完美主義,足夠就是剛剛好
完美主義有別於責任感(conscientiousness),責任感以具體可行的期待為基礎,這個可行的期待有一個合理的目標,可以獲得回饋感,感受到滿足,當夠了就是夠了(Good enough is good enough),沒有「還可以更多」。
而完美主義有著華麗的外表,其實是來自黑暗世界的包裹,裡面裝著恐懼和自卑,例如:我不夠有能力做這件事、我不夠有才支撐這個局、我不夠好不值得擁有這些,衍伸而來的極度無助感及缺乏自我價值感,讓人魂飛魄散,深陷泥沼。
二、建立安全圈,創造一個歸屬感的角落
拿一張3M便利貼寫下幾個朋友名字,他們是支持的力量,他們理解你的現況,認識與接受同時強大與脆弱、果決與猶疑、有能力也會犯錯的你,讓這個角落的夥伴們看見真正的自己,和你的內在有深度的連結。
三、對自己同理心,以支持力召喚勇氣
英文的勇氣「courage」,字根「cour」在拉丁文是「心」,勇氣是一種來自心的力量,勇氣發自對自我有同理心,接納心中的每一個感受,因而產生正向力量,告訴自己「你可以的!」。當外在負面力量出現時,有一股來自內在的支持力量承接住恐懼,理解挑戰的目的是滋養、學習和超越,而不是不可動搖的固著僵局。
圖:unsplash
Comments